close

 


這篇文章讓我想起10多年前(就別說是多多少了^^)
 在外商化粧品公司還很不容易面試進去的時代
我這個皮膚條件不是甚好,沒有外商化粧品銷售工作經驗也無人引荐
更不是本科的女生竟也打敗了經驗豐富的對手
進入了我當時夢想的公司上班
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示~
事先做足功課,以謙恭和尊敬的態度來看待面試和工作,是不變的道理
直到現在..這依舊是我做事接工作不變的原則


 


和大家分享以下這篇文章^^


(摘自商業週刊-網民肥皂箱 作者-柯宜珊)


上週(9月12日)看到新聞,「有近3成投遞11封到30封履歷才成功,更有5%求職者投遞超過100封履歷。」


這樣很慘嗎?這不是求職的過程嗎?


我知道我這樣的問話難免招來一頓罵聲。但這則新聞讓我想到上上星期有位小朋友來求職,也讓我有些話想說。


什麼時代都一樣
名校畢業,也要有努力認真的態度


我是在據今八、九年前,也就是2003與2004年期間在哈佛法學院念書。2003與2004年是怎麼樣的一個年代?大家仍記憶猶新的是,美國經濟當時正從2000年科技泡沫破滅當中由谷底掙脫向上爬升;在2003年雖發生了第二次波斯灣戰爭,但是是一場戰力懸殊、美國顯會輕易獲勝的戰爭;雖然大中華圈SARS肆虐,但中國經濟正昂首闊步、急起直追;歐洲的經濟表現雖然乏善可陳,但至少讓人頭痛的歐債問題,在當時並不那麼顯而易見,總失業率也不是如今日般動輒二位數計的讓人驚心動魄。


在當時不乏工作機會的年代,相對於其他人而言,美國的名校畢業生要得到一份好的工作應該不是太難的事情。但是,在這樣以八、九年後的眼光來看當時還算不錯的大環境下,就連哈佛商學院(Harvard Business School) 這樣的名校外國畢業生,其實還是需要相當的努力才會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,特別是想要進私募基金、投資銀行的頂尖學子們。


而且現實狀況是,同樣是亞洲國家,像中國、日本這樣的經濟大國來的學生,會比其他國家更有機會爭取到一個好的工作;而來自台灣,這個連自己的國際地位都說不清的地方的學生呢?真的要非常努力才能爭取到一個位子。


我有一位好友Marcus當時就在哈佛商學院。他並不是那種大家印象中所謂「哈佛小孩都是權貴子弟」的學生,他沒有背景,在南台灣土生土長,一路以來都靠自己。Marcus保送高中數理資優班,大學念台大,在哈佛商學院的最後一年成績全拿「1」(哈佛商學院所謂「1」,即是「A」的意思),畢業時學校還給他優秀學生獎學金。


他告訴我他是如何找工作的:他經由學校所提供的畢業校友資料庫及蒐集來的潛在雇主聯絡資料,狂寄了超過上千封履歷表,收到了約二百多名校友及潛在雇主的回覆,然後紐約、波士頓、舊金山等大城自費坐飛機來回瘋狂面試。


 


Marcus當然不是完人,但他給我的感動是,即使是哈佛商學院的名校畢業生,在當時全球景氣還不錯的年代,是用這種態度在找工作的。因為他知道,即使他再怎麼能幹聰明,他來自台灣,沒有背景,在美國這個全球競爭的世界,勢必要更努力。


而Marcus這樣的態度影響了我。在數年前,透過一個香港獵人頭公司告知的機會,我通過了三關面試之後到了香港一家美商銀行工作。到職之後,一次和公司的HR聊天,她告訴我說,在錄取我之前,公司曾經面試過上百位從香港、新加坡、澳洲等等各路好手,而最後決定錄取我。


我很棒嗎?當然不是。當時的我是這樣想的:跨國找工作本就不易,加上是本來是法律背景的我又欲轉戰金融界,將會使得面試的困難程度大過在台灣面試的好幾倍。因此在第一次主管的電話面談之前,我將Marcus曾介紹的一本美國求職暢銷書(編按:作者補充此書名為「knock 'em dead」)裡面所包括的上百個雇主所提各式各樣Q&A的刁鑽問題和擬答通通背起來,在歷次的面試當中皆派上了用場。


你的態度呢?


所以找工作的你,是用什麼樣的態度在準備和看待找工作這件事,給了你潛在雇主什麼樣的感受呢?


上星期來求職的小朋友,剛從國內名校研究所畢業,沒有任何執照或證照,當然更沒有工作經驗。在我以電話面試他的求職來意時,他回答說:「我研究所寫的論文是專門研究某某案子,所以我將來也只想做某某案子,別的案子就不用了,錢給我多少不是重點。還有我要出國念書喔,所以不會待太久。」


「……據我所知國內某某大型事務所也有你想做的案子,你有嘗試去找某大型事務所的工作嗎?」


「大型事務所?我不想進大所,哼我看不慣他們,我應該是想要對抗他們吧。」


我不禁微笑,說了幾句鼓勵他的話並謝謝他的來電。掛上電話的同時,我也想起了Marcus那時瘋狂寄履歷和當年傻傻背誦求職問答的我自己。小朋友,祝福你,鵬程萬里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艾瑪 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